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0:30:23   浏览:82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



2007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在中国哈尔滨举行会晤。

三国外长积极评价外长会晤机制对三方增进相互信任和了解、扩大交流与合作的意义,认为三方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重申三方合作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和谐与相互理解,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

三国外长就国际形势交换了意见,重申将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进一步强调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国外长认为,三国的发展是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三国根据本国国情和历史经验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增强了世界文明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随着三国的继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三国将对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与繁荣发挥更大作用。

三国外长认为,为了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增进相互理解,有必要加强开展文明对话方面的多边合作。

三国外长强调,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应在解决当前迫切问题时坚持多边主义,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划线的做法不符合时代潮流,无助于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种种全球性问题。

三国外长强调,联合国是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为更加有效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应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其工作效率,对联合国进行全面改革。中俄两国外长重申,两国重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三国外长表示,三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重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各项原则和规定,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约和议定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框架,同意将积极参加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公约和议定书缔约方会议。三国外长表示,三方将加强在落实公约和议定书领域的技术合作,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

三国外长重申,强烈谴责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不能把恐怖主义行为分门别类,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恐怖主义的借口。国际社会应团结起来,与恐怖主义进行长期、持久和全面的斗争。必须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领导与协调下,在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框架内加强集体行动。反恐不应采取双重标准。有必要尽快完成联合国《关于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公约》草案。三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协调,打击滋生恐怖主义的各种因素,包括恐怖主义融资、毒品走私和跨国有组织犯罪。

三国外长深入讨论了亚洲地区形势,一致认为,和平、发展、合作是亚洲形势发展的主流。亚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亚洲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非传统安全威胁等突出问题。三国外长表示,三国将加强各领域合作,包括在区域组织和对话机制框架内的协调,以造福亚洲人民。

三国外长商定,应建立三国外交部司局级磋商机制,加强三方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并落实外长会晤达成的共识。

三国外长讨论了三方开展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的步骤,认为三方在这些领域的务实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互补性。

三国外长商定,应建立三方农业、灾害管理、医药和卫生领域的政府部门间司局级工作机制,寻求具体合作途径和方式,推进三方在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与研发、减灾能力建设和减灾技术应用、传染病防治信息交流和传统医药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国外长表示,三国将鼓励并推动三国地方和企业加强联系、开展合作,并将为此提供便利。三国外长表示赞成三国企业家会议于2007年12月15日在新德里举行。

三国外长积极评价三国学者会议对促进三方相互了解和合作的作用,表示将支持三国学者进一步扩大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三国外长注意到印度提出主办一次由政府官员和学者参加的地缘战略趋势研讨会,并商定2008年举行该研讨会。

三国外长对本次会晤成果表示满意,商定在俄罗斯举行下次会晤。

二00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于哈尔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农办渔[2009]042号


2009年汛期将至。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北南部至江淮地区北部。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南部和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降水也偏多。全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力大于等于8级)个数为25至27个,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以下简称台风)个数为7至9个,较常年偏多,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长江以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影响较严重。为做好今年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及防台减灾工作,保障海上作业渔船、养殖鱼排、渔港等渔业设施及人员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高度重视防汛抗台减灾工作

  今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和防台减灾工作,是渔业部门的重要任务和职责,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举措。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要求和渔业“安全生产年”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大力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切实做好台风、强降雨、洪涝等灾害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超前部署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各地渔业部门要结合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护渔2009”等执法检查行动,组织开展防汛抗台安全检查行动,重点督导检查港内渔船的防火防风情况和防台减灾部署落实情况。要针对本地区渔船防风避风场所的实际状况,完善和提高渔港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条件,因地制宜地设定临时性锚地和避风塘设施,确保渔船安全避风。加强渔政执法船艇和渔业安全通讯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防台和抢险救灾的能力。要结合我部组织开展的10万海洋机动渔船船东船长培训工作,大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渔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全面落实防台减灾各项工作

  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渔业防台经验教训,根据台风形成趋势特点,按照“提前介入、靠前指挥、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原则,灵活制订相应预案及操作规程,切实抓好渔船回港避风、人员安全撤离、养殖鱼排防护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省际间、地区间渔业防台协调机制,确保做好就近避风外地渔船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扩大渔业政策性保险的范围和覆盖面,积极推进渔业互助保险工作,帮助受灾渔民灾后恢复生产,促进渔区社会和谐稳定。

  四、切实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渔业安全预警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通知到相关区域的渔船和人员,确保所有渔船及养殖人员及时避风、避浪。要尽快建立健全渔业灾情报告制度,灾情发生后要及时、准确将本省(区、市)渔业受灾情况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报我部渔业局计划财务处(主要报送内容见附件1、2),其中主汛期(6月1日—8月31日)实行灾情零报告制度,各地不论受灾与否都要于每周五下午17点前将本周渔业灾情报我部渔业局计划财务处。紧急情况下,可按应急值班制度和渠道报我部渔政指挥中心调查处(值班室)。

  我部渔业局渔船渔港处联系电话:(010)59192994,传真:59192929;计划财务处联系电话兼传真:59192972,邮箱:bofplan@agri.gov.cn,bofplan@yahoo.com.cn;调查处(值班室)联系电话:59192948,传真:59192955(工作日),59192947(夜晚、节假日)。


附件:
附件1:渔业灾情报告主要内容.doc
http://www.agri.gov.cn/govpublic/YYJ/200905/P020090527567015418422.doc

附件2:渔业受灾情况统计表.xls
http://www.agri.gov.cn/govpublic/YYJ/200905/P020090527567015882322.xls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免疫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免疫条例

(1998年1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0年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计划免疫,是指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免疫种类和程序,利用疫(菌)苗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以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第三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免疫工作,制定计划免疫规划和措施,并保障实施。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计划免疫工作。

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免疫业务指导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和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下,承担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责任区内的计划免疫工作。

驻桂部队的计划免疫工作,由军队卫生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计划免疫疫(菌)苗包括:三型混合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麻疹活疫苗,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简称百白破混合制剂),卡介苗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疫(菌)苗种类。

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自治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决定增加计划免疫所用疫(菌)苗的种类及预防接种项目。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强化或者应急预防接种措施,并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第七条 禁止供应过期、失效、伪劣的计划免疫(菌)苗。

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接种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第八条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接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免疫技术规程进行预防接种,保证接种质量;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本责任区的计划免疫工作任务。

禁止使用过期、失效或者非卫生防疫机构供应的计划免疫疫(菌)苗。

第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防疫机构及医疗保健机构在进行预防接种前,应当公告预防接种时间、地点及对象。

新生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在新生儿出生后30日内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办理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的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接受预防接种。

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为儿童预防接种后,应当如实填写预防接种证,并按照国家和本自治区规定的预防接种报告制度及时报告。

预防接种证实行儿童一人一证,不得伪造、涂改或者转借他人。

第十条 临时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中的计划免疫对象,应当到暂住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预防接种,并办理有关接种手续。暂住地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其进行预防接种。

第十一条 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计划免疫种类的疫(菌)苗的购置经费列入自治区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由被接种者承担费用的疫(菌)苗除外。

计划免疫中的预防接种、冷链运转、冷链设备的维修和更新等经费由各级政府在年度预算安排的卫生事业费中列作专项经费拨付。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计划免疫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禁止侵占和挪用。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鉴定小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免疫中出现的各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结论书。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具鉴定结论书。

第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及其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对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预防接种事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治疗和处理,保存有关材料,并及时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在接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预防接种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派员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 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事故后,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鉴定小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书及时送达给有关当事人,并将卫生防疫机构调查结果和鉴定小组鉴定结论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及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鉴定小组申请鉴定,上一级鉴定小组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的申请鉴定报告后3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

当事人对上一级鉴定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 经鉴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预防接种事故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致使计划免疫疫(菌)苗不能及时供应,造成计划免疫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

(二)供应过期、失效、伪劣的计划免疫疫(菌)苗或者使用过期、失效、伪劣以及非卫生防疫机构供应的计划免疫疫(菌)苗的;

(三)拒不承担计划免疫工作的;

(四)违法出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鉴定结论书的。

第十七条 未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任务或者未按计划免疫技术规程进行预防接种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轻重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计划免疫对象不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的,应当责令限期接种,有疫情发生时可以强制接种。

第十九条 伪造、涂改或者转借预防接种证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擅自提高预防接种收费标准或者增设收费项目的,由物价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一条 挪用计划免疫经费或者侵占计划免疫设备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罚没款一律使用自治区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并全额上缴国库。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