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2004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6 21:07:55   浏览:82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2004年修正)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的决定


(2004年6月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4年6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82号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1996年市人民政府令第70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六、七、八、九、十一、十五、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条删除。

二、将办法中的“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改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

三、将第四条修改为:“天津市经济委员会是本市节能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将第十条修改为:“节能监测主要内容包括:

(一)检测、评价用能单位的合理用能状况,按照国家及本市颁布的能耗限额标准检测、评价用能单位的综合能耗与单耗;

(二)检测、评价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三)对生产、销售的用能产品的能效标识进行检测、评价;

(四)检测、评价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

(五)检查有无在用的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耗能产品及设备;

(六)检查用能单位的生活用能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七)检查、评价新建、扩建投产1年以上的用能单位的耗能情况;

(八)检测、评价因技术改造或者其他原因致使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用能单位的耗能情况。”

五、将第十四条修改为:“节能监测采取单项监测与综合监测的方式。单项监测是指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中的部分内容的监测。综合监测是指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全部内容的监测。”

六、将第二十二、二十八条中的“能耗超标加价费”改为“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

七、将第二十九条中的“节能监测的各项收费及能耗超标加价费”改为“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

有关条款序号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附: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2004年修正本)

(1996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 2004年6月30日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公布)

第一条 为加强对节能工作的宏观管理,促进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督检测(以下简称节能监测)是指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全市节能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以及节能监测机构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及社会用能产品的能耗指标进行检测、评价活动的总称。

第三条 本市行政辖区内生产、生活用能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是本市节能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节能监测机构是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节能监督提供技术保证的专业技术机构,由市节能监测中心及监测分站组成。

第六条 节能监测主要内容包括:

(一)检测、评价用能单位的合理用能状况,按照国家及本市颁布的能耗限额标准检测、评价用能单位的综合能耗与单耗;

(二)检测、评价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三)对生产、销售的用能产品的能效标识进行检测、评价;

(四)检测、评价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

(五)检查有无在用的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耗能产品及设备;

(六)检查用能单位的生活用能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七)检查、评价新建、扩建投产1年以上的用能单位的耗能情况;

(八)检测、评价因技术改造或者其他原因致使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用能单位的耗能情况。

第七条 本市各节能监测机构应按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监测计划进行监测,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监测技术规程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八条 节能监测分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由监测机构按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年度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周期为两年。不定期监测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节能监督需要制定计划进行。

实施定期监测时,监测机构应提前10天通知被监测单位。

第九条 节能监测采取单项监测与综合监测的方式。单项监测是指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中的部分内容的监测。综合监测是指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全部内容的监测。

第十条 被监测单位应向节能监测机构提供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根据监测机构的具体要求做好准备,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在对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用能产品能耗指标检测时,被监测单位应提供必要的样品及试验条件。

第十一条 监测工作结束后,监测机构应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及被监测单位提出监测报告,同时抄送被监测单位的主管部门。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监测报告进行处理并向被监测单位下达处理意见通知书。

第十二条 对初次监测不合格者,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发出《限期整改复测通知书》,整改期限为1~6个月。被监测单位认为确需延长限期的,应在期限届满前15日内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并抄送原监测机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后5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及监测机构。

第十三条 整改期满由原监测机构进行复测,复测仍不合格者,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征收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通知书》,向其征收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

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从初次监测日前1个月起至再复测合格日止,按被监测的设备、产品超限额标准消耗的能源价值的1~5倍征收。具体标准为:

(一)超限额3%以内,加价1倍;

(二)超限额3~5%(不含5%),加价2倍;

(三)超限额5~7%(不含7%),加价3倍;

(四)超限额7~10%(不含10%),加价4倍;

(五)超限额10%以上,加价5倍。

浪费能源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视情况予以减供或停供能源、查封设备。

第十四条 节能监测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严守纪律,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被监测单位、个人对监测结果有异议时,可在接到《限期整改复测通知书》15日内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成原监测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必要时可以指定无利害关系的监测单位对有异议部分进行复测,并依据其监测结论和被监测单位实际情况作出最终处理决定。

第十六条 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及罚款应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并按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所得税。

第十七条 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主要用于全市节能技改、节能宣传、培训及奖励等,不得挪作他用。费用的支出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2004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2004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的通知

二OO四年六月十八日 东政办发〔2004〕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2004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东营市2004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干事创业,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市政府系统的督查考核工作,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督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东发[1999]3号)规定,负责市直各部门、单位特殊贡献考核的汇总和审核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考核县区政府的工作。
  第三条督查考核人员履行职责,应当客观公正、廉洁奉公,摸实情、说实话、拿实法、见实效。既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经验,指导全市相关工作的开展;又要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向领导反馈,当好参谋助手。
  第四条督查考核的原则
  (一)全方位、全过程督查考核的原则。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对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及垂直管理单位的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做到不漏部门、不漏事项;对所督查考核的事项实行全过程督查,确保件件落到实处。
  (二)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高效率、快节奏地开展督查考核,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准确、客观地反映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原则。市政府主要督查考核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的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即各项工作或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责任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督查考核的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单位的副职和各委办局、科室及具体承办人员,层层落实任务。
  第五条督查考核的范围为各县区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及垂直管理单位。
  第六条督查考核的内容
  (一)市委、市政府当年工作重点及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收支预算等总体工作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人代会等大型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三)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四)上级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临时交办、批办事项的落实情况。
  (五)上级会议、文件和省政府部署的督查事项的落实情况。
  (六)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情况。
  (七)依据“三定”方案所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八)特殊贡献的考核认定。
  第七条督查考核指标的划分
  (一)市政府各部门、单位考核指标分为常规性工作、专项督查和特殊贡献三部分。
  (二)县区考核指标分为常规性工作、导向性工作和专项督查三部分。
  第八条督查考核指标的制定和下达
  (一)市政府部门、单位常规性工作目标。年初,各部门、单位向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提报年度目标任务,经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综合平衡,送分管市长审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下达到各部门、单位。
  (二)县区工作目标。常规性工作考核内容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根据全市当年经济发展目标和各县区上年目标完成情况综合平衡拟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下达到各县区。导向性工作的考核内容由市政府确定下达。
  (三)专项督查。依据有关会议和市领导研究确定的任务,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以督查通知单的形式,下达到有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四)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贡献。根据争取资金、项目的难易程度,划分为10种类型进行考核。特殊贡献作为被考核单位的保底任务,根据完成情况相应计入督查考核总分。
  第九条同一事项需几个部门共同研究落实的,以主办单位为主,协办单位要主动配合主办单位开展工作。
  第十条督查考核的方式
  (一)公开督查。把督查的事项、内容、时间等告知被督查单位,使其提前做好准备,围绕督查问题狠抓落实。
  (二)随机督查。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直接深入到督查现场,了解督查事项的实施、进展和落实情况,或采取电话询问、审阅材料等形式,了解掌握督查事项的落实情况。
  (三)联合督查。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组织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或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联合督查。
  (四)跟踪督查。对全程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在规定时限内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单位进行跟踪督查,直至落到实处。
  (五)重点督查。市领导对某些重大事项和项目亲自督查时,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及时提供有关情况,搞好综合反馈。
  第十一条督查考核的调度与反馈
  (一)强化调度。对常规性工作采取公开督查与联合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工作任务的落实。对专项督查事项采取跟踪督查和随机督查的方式,按照市领导决定事项的具体要求,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领导的决策落到实处。对特殊贡献采取随机督查和重点督查的方式,由各部门、单位随时提报争取的资金和项目,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会同市招商办及时认定、审核和汇总。
  (二)深入调研。督查考核人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督查调研,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存在的问题,向市领导做好反馈,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及时通报。对特殊贡献,实行随时通报、半年累计通报、年终总通报制度。工作进展较快的单位,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利用督查通报和新闻媒介等手段,及时予以表扬、宣传;工作进展迟缓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常规性工作,实行半年一通报、年终总通报制度。对专项督查,凡在规定时间内无人力不可抗拒因素而完不成任务的,及时通报批评,年终予以扣分。
  第十二条督查考核结果的认定
  (一)全面考核。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牵头,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各县区、市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列入督查的内容进行全面考核。对特殊贡献交叉部分,先由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充分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裁决,市领导审定。
  (二)认真核实。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根据督查考核情况,认真进行核实,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分别计算出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的得分,并将分数反馈到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经核实认可后,汇总情况,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
  (三)兑现奖惩。根据各部门、单位和县区得分情况,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提出奖惩建议,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兑现奖惩。
  第十三条督查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市政府部门、单位常规性工作和专项督查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2、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贡献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
  3、县区考核内容及计分标准
  4、考核程序及奖惩办法
  5、政务督查考核范围及市政府部门、垂直管理单位分类表

附件1:市政府部门、单位常规性工作和专项督查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一、督查考核内容和完成时间要求
  (一)常规性工作,指《办法》第六条(一)、(二)、(七)款规定的内容。常规性工作以年度为考核时间单位,各部门、单位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下达的各项任务在本年度内提前完成。
  (二)专项督查,指《办法》第六条(三)至(六)款规定的内容。
  1.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其具体办理内容和完成时间以督查通知单为准。没有时间要求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须在会议召开后一个月内,将有关事项的落实情况报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
  2.上级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临时交办、批办的事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承办单位要按办理时限和领导要求,及时、认真、准确地办理。
  3.其他决策事项的办理,按具体要求承办。
  二、考核计分标准
  满分为100分,分数构成有7项:常规性工作40分,专项督查25分,特殊贡献5分,市委、市政府领导评议10分,市直部门互评5分,上级主管部门评议5分,社会评议10分。
  三、奖分和扣分
  (一)奖分项目。受到国家、省委和省政府、国家部委、省直部门表彰的,表彰内容为本部门、单位全面工作的,分别奖2分、1分、0.8分、0.4分;表彰内容为部分或单项工作的,按以上奖分20%的比例奖分;领导和管理单位全面工作受到表彰的按20%、单项工作受到表彰的按5%的比例,给其主管部门奖分。其中,上述奖项表彰全市工作的,按以上奖励标准减半为此项工作的主管部门奖分。
  获得同一系统多级奖励、多项奖励的,按最高奖励级别奖分;获得不同系统奖励的分别奖分,分数相加之和不能超过最高级别全面工作的奖分。计分截止时间为表彰文件发文日期,跨年度发文的,奖分计入下一年度。
  (二)扣分项目
  1.工作发生失误被省级、中央级新闻媒体曝光给我市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分别扣1分、2分。由市委宣传部认定。
  2.部门及其领导管理单位干部职工未经批准,随意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经认定属实的,每次扣1分。由市招商办、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认定提报。
  3.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每出现1人次扣1分,年终取消表彰奖励资格。由市计生委认定提报。
  4.干部职工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受到处理的,每1人次扣0.5分;发生社会治安案件,以及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受到刑事处罚的,每1人次扣1分。由市监察局、公安局征得市综治办、法院、检察院意见后认定提报。
  5.干部职工发生越级到省、进京上访事件的,个人访每起分别扣0.5分、1分,集体访每起分别扣1分、2分。由市信访局提报。
  6.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扣0.5分,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认定;对招商引资工作设置障碍,受到外来投资者投诉,经查证属实而受到市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通报批评的,每次扣0.5分,由市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提报。
  7.没按要求完成专项督查任务的视情扣分,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认定。
  (1)不按时限要求报送情况的,每次扣0.2分。
  (2)办理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每次扣0.2分。
  (3)无故不落实或弄虚作假的,每次扣2分。
  (4)年度内出现3次以上情况者加扣1分。
  8.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及时、准确通报各部门、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每出现一次失误,视情扣市政府办公室0.2分,年度内出现3次失误时加扣1分。
  9.各提报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报有关工作情况,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凡提报不实、弄虚作假的扣2分。

附件2: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贡献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

  一、考核内容及计分比例
  (一)从上级主管部门及计划、财政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指用于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或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资金;市直部门和单位从垂直管理单位争取的用于本部门、单位固定资产建设或社会性项目的资金;向上级部门争取的用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偿资金。不含部门和单位用于自身经常性费用支出的资金。
  1.无偿资金。以年终实际到位数额为准,证明资料为有关文件、到位资金证明、银行拨款单等。
  从形态上分以下两种类型计分:(1)货币资金,按引进难易程度分三种类型计分:a.在没有任何政策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做工作争取来的资金,按100%的比例计分。b.政策性资金和应交未交款项,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分。c.其他类型的资金,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分。(2)以物折款,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分。(3)利息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有偿资金,按利息差折算成无偿资金。
  垂直管理单位争取的资金不含上级主管单位对其安排的正常经费、用于自身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
  2.项目资金。以形成固定资产的数额,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分。
  市直部门、单位与县区及乡镇共同争取的资金和项目,按到位资金的60%给市直部门、单位计分。
  (二)争取其他生产要素。按年终实际到位情况、发挥的效益和届时的市场价格折算资金,并按不高于50%的比例对应部门、单位争取无偿资金的类别计分。以提供的生产要素清单和其他有效证件为准。
  (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或个体私营业户从市域外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的,按不高于50%的比例,根据市直部门和单位特殊贡献类型中无偿资金标准折分;其他按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或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予以折分。
  (四)其他。按实际情况予以折分。
  按上述规定不能折分的,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酌情认定和计分。
  二、争取资金和项目折资考核标准及计分办法
  为便于督查考核与招商引资工作的衔接,即各部门、单位完成的特殊贡献按一定比例抵顶招商引资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将市委各部门和单位、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等一并归类列出。根据部门、单位性质和争取资金的难易程度,将市直95个单位分为以下10种类型分别计算特殊贡献得分。
  (一)市财政局1个部门,争取无偿资金,每65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600万元计1分。
  (二)市计委、经贸委、农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公路局、黄河河口管理局7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5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500万元计1分。
  (三)市外经贸局、科技局、油区办(油地校办)、环保局、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地税局、国税局7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4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450万元计1分。
  (四)市信息产业局、民政局、东营供电公司3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35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400万元计1分。
  (五)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局4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3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350万元计1分。
  (六)市国土资源局、粮食局、物价局、供销社、东营港务局5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25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300万元计1分。
  (七)市建委、规划局、房产管理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政局、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盐务局、邮政局10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2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250万元计1分。
  (八)市法院、检察院、教育局、计生委、外侨办、旅游局、统战部、侨联、工商联、公安局、安全局、司法局、广电局、烟草专卖局14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15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150万元计1分。
  (九)市体改办、人事局(编办)、劳动保障局、安监局、文体局(版权局)、卫生局、市政府调研室、残联、科协9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1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100万元计1分。
  (十)市委办公室、纪检委(监察局)、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人大办、政协办、信访局、老干部局、市委政研室、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校、党史研究室、接待处、东营日报社、总工会、妇联、团市委、文联、社科联、民盟东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仲裁办、审计局、统计局、招商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老龄办、贸促会、气象局、东营海关、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营海事处、人行、东营银监分局35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1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60万元计1分。
  三、特殊贡献抵顶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比例
  以上部门和单位完成的特殊贡献数额,超过基数部分抵顶招商引资任务。其中,无偿资金部分按照折算后的金额抵顶;项目资金部分按照折合资金不高于50%的比例抵顶。

附件3:县区考核内容及计分标准

  一、考核内容
  常规性工作:衡量县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标,主要包括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工业利税、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确保、登记失业率等。
  导向性工作:包括招商引资、个体私营企业纳税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
  二、计分标准
  基本分为150分。其中完成各项指标为120分,专项督查30分。各项指标中,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个体私营企业纳税额、招商引资各占10分,其余8项各占5分。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工业利税、第一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个体私营企业纳税额,按照确定的增长比例,每增加(减少)一个百分点,增加(减少)0.1分。
  进出口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按照确定的增长比例,每增加(减少)一个百分点,增加(减少)0.1分,且每项最高分值不超过1分。
  生产总值每增加(减少)1亿元,增加(减少)0.1分;地方财政收入每增加(减少)1000万元,增加(减少)0.1分;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减少)1亿元,增加(减少)0.1分;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增加(减少)1亿元,增加(减少)0.1分;出口额每增加(减少)1000万美元,增加(减少)0.1分;实际利用外资每增加(减少)500万美元,增加(减少)0.1分。
  以上指标,增幅和绝对值得分,各按50%的权数计分。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招商引资,完成或超额完成按满分计,未完成的按照实际完成数额计分。
  两个确保,达不到100%的扣5分。
  登记失业率,超过下达指标的,每超出0.1%扣0.5分。

附件4:考核程序及奖惩办法

  一、考核程序
  考核工作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协调,考核结果经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认定后,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单位。被考核单位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考核结果3日内申请复核。
  二、奖惩办法
  (一)对市政府各部门、单位考核结果的奖惩。对得分在75分(含75分)以上且居前10名的经济部门和前5名的非经济部门(被确定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的,不重复表彰,依次下沿),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得分低于75分且位居后5名的两类部门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得分低于75分、且位居后3名的任职满2年的两类部门的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降级、降职。
  (二)对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贡献考核结果的奖励。根据完成任务情况,除按比例得到最高5分的权数分数外,再按得分排名计奖,并按一定比例抵顶招商引资任务指标。
  1.特殊贡献奖金总额由市委、市政府确定。原则上60%由财政支出,40%由受益单位支出。
  2.每个考核年度,按奖金总额与总得分的比值,计算出每1分值的奖金数额,再按部门和单位实际得分计奖。其计算公式为:
  特殊贡献奖金总额
  特殊贡献奖金额=×部门和单位得分
  总得分
  3.部门和单位所得奖金,50%直接奖给特殊贡献突出的有功人员;其余50%根据贡献大小奖给其他有关人员。
  (三)对垂直管理单位考核结果的奖惩。
  垂直管理单位与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一起排名,得分在75分(含75分)以上且分别进入前10名和前5名的两类单位,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得分低于75分且分别位居后5名的两类单位,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并将考核结果及时通报给其上级主管单位。
  (四)对县区考核结果的奖惩。对得分在75分(含75分)以上且位居前三名、未被一票否决的县区(被确定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的,不重复表彰)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得分低于75分、且位居最后1名的县区予以通报批评。
  三、几点说明
  (一)凡考核绝对数指标的,按该任务的基本分值与任务完成率的积计分。
  (二)年终数字以市统计局统计资料为准。不在统计局统计范围内的,以部门、单位统计和考核小组抽样调查数为准。
  (三)因自然灾害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严重影响完成指标任务的,由被考核单位提出申请,经市督查考核委员会认定后免予考核。

附件5:政务督查考核范围及市政府部门、垂直管理单位分类表

  一、经济部门(42个)
  1.计委;2.经贸委;3.科技局;4.财政局;5.建委;6.交通局;7.水利局;8.农业局;9.林业局;10.海洋与渔业局;11.外经贸局;12.粮食局;13.审计局;14.环保局;15.油区办(油地校办);16.物价局;17.体改办;18.招商办;19.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1.畜牧局;22.东营港务局;23.公路局;24.质监局;25.供销社;26.信息产业局;27.国税局;28.地税局;29.工商局;30.东营海关;31.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2.东营供电公司;33.烟草专卖局;34.黄河河口管理局;35.房产管理局;36.盐务局;37.人行;38.规划局;39.东营海事处;40.邮政局;41.东营银监分局;42.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二.非经济部门(25个)
  1.市政府办公室;2.教育局;3.公安局;4.民政局;5.司法局;6.人事局;7.劳动保障局;8.国土资源局;9.文体局;10.广电局;11.卫生局;12.计生委;13.统计局;14.旅游局;15.外侨办;16.安监局;17.市政局;18.市政府调研室;19.仲裁办;20.老龄办;21.安全局;22.药监局;23.气象局;24.残联;25.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论我国刑辩律师保密特权制度的完善
                  ——以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为视角

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新增了辩护律师的保密特权——“辩护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有权予以保密。但是,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这一条文标志着律师保密特权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正式确立。但目前法律对律师保密特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程序均缺乏具体规定。虽然辩护律师保密特权在英美法系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上由模糊到相对完备需要一个过程。下面笔者就这一新制度的法律完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现有法律规定的不完备之处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对我国律师保密特权的确立具有划时代意义。条文设置上,它既从正面对辩护律师对“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的保密权予以肯定,又从反面对该特权作出限制性规定,将“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信息排除在保密特权之外。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中的律师保密特权显得过于单薄,诸多问题还待明确。

1.权利主体过于狭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实际上只规定了律师保密特权的一个方面——律师拒证权,但这只是律师保密特权的一个方面。在律师保密特权中,辩护律师首先对委托人有保密的义务,其次才对侦查、公诉、审判机关有拒证权。因此除了律师有拒证权,委托人也有权拒证或要求律师拒证。例如,在律师保密特权发源地的英美法中,律师保密特权被称为“律师——客户特权”,其权利主体是委托人,律师拒证权也是源于委托人。而在我国其权利主体却是律师,换句话说,如果律师放弃这一权利,委托人不愿意也无可奈何,这显然违背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诉讼权利的立法初衷。

2.对辩护律师与委托人的身份界定不明。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中的“执业活动”从什么时候起算,是从正式达成委托协议之时起算,还是从为委托而进行谈判之时起算?在此过程中,辩护律师聘请的律师助理、专业人士知悉相关情况的是否也享有保密特权?委托人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还包括可以代表他们的亲属?委托人为单位的,律师与单位中哪些人的交流属于保密范围?

3.受保护信息的范围不明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辩护律师“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属于有权不予披露的信息。那么,委托人向辩护律师秘密提交的犯罪工具等物证是否也在此之列呢?再如,委托人向辩护律师作有罪陈述后又将该信息无意中说给第三人听的,是否还受保护呢?对此,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等方法增加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的例外规定,以统一司法尺度。

4.特权的行使程序不明确。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条对刑事诉讼法四十六条第二款进行了补充——“辩护律师向人民法院告知其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实施、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案,立即转告主管机关依法处理,并为反映有关情况的辩护律师保密”,但对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的权利如何行使并无规定。缺乏程序规定将使权利形同虚设,因此必须对律师保密特权的行使程序予以明确。

5.特权的存在期限不明确。双方委托关系终止后,委托人与辩护律师过去的秘密交流是否仍受保护?委托人为自然人的,委托人去世后其相关信息是否仍受保护?委托人为机构、组织的,该机构、组织解散后,他们之前的秘密交流是否仍受保护?

6.保密特权与其他条文冲突时的解决机制不明确。为保障律师保密特权不受侵犯,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增加了“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的内容,同时废除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的规定。这些配套措施保障了律师保密特权的实施,也使诉讼法条文整体上保持和谐,但条文之间仍存在有冲突的地方。例如,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只规定律师对委托人或其他人准备或正在实施的某些严重犯罪有报告义务,而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这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当然包括律师。因此一百零八条的举报范围已超越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告知范围,二者是存在一定冲突。法律上对如何解决辩护律师可能面临的两难境地尚待明确。


二、相关法律完善建议

1.应明确律师保密特权的功能定位。价值基础是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源泉。因此构建一项法律制度时首先要明确其背负的功能定位。根据国际刑事司法精神,律师保密特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保护当事人信赖利益。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关系,而这种委托关系的基础就是相互信赖。这种信赖,是律师得以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二是阻止控诉方从辩护律师口中得到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言词证据,这与我国刑事诉讼法“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精神是一致的,律师保密特权彻底杜绝变相获得源自被告人的言词证据。虽然以上价值观与我国注重实体真实、打击犯罪的诉讼传统存在差异,但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挡现代刑事诉讼程序向对抗制和保护人权方向发展的步伐。

2.应明确律师保密特权的具体内容。在律师保密特权的具体内容设置上,笔者认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选择地借鉴美国法的成熟经验。首先,应将委托人纳入权利主体。既然律师保密特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那么他们更加有权拒绝披露或禁止他人披露与律师秘密交流的信息,而不应将这一权利止步于辩护律师。其次,保密信息的内容应包括委托关系成立前的法律服务谈判。这是因为,委托人向拟聘请的辩护律师诉说案情后最终却没有达成委托协议的情形常有发生,若将这部分交流信息排除在保密信息之外则会使寻求法律服务的谈判缺乏公平交易的基础。再次,该特权的期限应为永久。这不仅与国际惯例相符,也已在我国《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39条中有所体现。最后,还要丰富律师保密特权的例外性规定,以进一步明确该受保护信息的范围。例如可将物证、律师-客户关系形成前就已存在的书证、委托人明知不相干的第三人在场仍向律师所作的陈述、委托人自愿向第三人泄露的信息等排除在外。

3.应明确律师保密特权的适用程序。首先应当明确委托人、律师是这一特权的主体,然后当他人要求披露某一信息时,权利主体必须及时引用该特权,否则视为放弃。该特权可在刑事诉讼的任何阶段予以引用。若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引用的,侦查机关、公诉机关不得强制权利主体就保密内容作证,应待进入审理阶段后由法官作出是否属于保密范围的判断。

4.应明确法条冲突时的解决办法。鉴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含辩护律师在内的人的举报义务范围已超越第四十六条辩护律师特权的例外规定,因此,笔者建议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调整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主要是考虑到现代法治精神对辩护关系、亲属关系等特殊信赖关系的保护与第一百零八条之间的争议性比较大,对其增加但书规定,给律师保密特权及刑事诉讼法日后的其他可能修改均留有了余地,有利于增强法条之间的兼容性,促进法律的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