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公园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8 17:23:47   浏览:88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丹东市公园管理办法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丹东市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丹政发〔2011〕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丹东市公园管理办法》业经2010年11月26日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丹东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九日







丹东市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园是指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娱乐、健身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场所,包括综合类公园和专类公园。

第三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是我市公园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公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市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公园的监管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会同市相关部门编制全市公园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城市公园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第五条 经规划确定的公园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改作他用。因城市建设或特殊情况需临时占用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六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园周围的建设项目加以控制,使其与公园景观和环境相适应。

第七条 公园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其体量、外形、高度、色彩等都应当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不得损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第八条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有关设计规范。其建设项目的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第九条 公园建设应按设计方案进行,并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经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损毁公园内的植物、擅自砍伐或移植树木;不准向公园内倾倒废弃物,排放污物污水;不准在公园内挖砂、采石、取土、修坟立碑、开荒种地、搭棚建厦。

第十一条 游人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园设施和花草树木,遵守公园管理规定。进入本市公园内,严禁下列行为:

1.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

2.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

3.践踏草坪,采折树枝花草,打摘果实和种子。

4.损坏、移动、污染公园设施,在树木和设施上刻画、涂抹及张贴标语、广告。

5.打逗、惊扰展出动物,向动物笼舍内投掷食品或物品。

6.捕捞水生动、植物或捕捉野生动物。

7.擅自修建练武场地或在公园内宿营、垂钓。

8.溜宠物狗、放牧禽畜。

9.燃放烟花爆竹、营火烧烤、焚烧树叶垃圾及冥纸等。

10.在非指定区域内游泳、滑冰、轮滑、踢球等。

11.占用公园设施非法牟利或未经批准摆摊设点经营。

12.机动车、非机动车在游览区行驶。

13.行乞算命,酗酒闹事,妨碍公共秩序。

14.其它影响园容和游览秩序的行为。

第十二条 公园内举办宣传、演出、展览等公众活动,应经公园管理机构批准,内容要健康文明,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公园内设置游乐设施不得有损绿化环境质量,并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各类游乐项目应当公示安全须知,并定期维修保养,按规程操作,确保安全运营。

第十四条 凡在公园内从事个体经营的业户,均应持相关批准手续,与公园管理机构签订合同后,在划定的区域内经营,不得扩边展沿, 陈列、宣传商品不能影响景观和扰民, 销售餐饮食品要符合质量卫生标准;不准在公园内生火做饭、饲养家禽。

第十五条 公园所在地的公安部门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公园的日常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和查处公园内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

第十六条对实施破坏公园设施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园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辽宁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县(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定点联系城市名单和工作安排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定点联系城市名单和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关于确定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定点联系城市的通知》(劳社厅函
〔2002〕221号)要求,各地区上报了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定点联系城市(以
下简称定点联系城市)名单及其工作计划。经审核,我部确定了40个定点联系
城市并制定了年度工作安排。现将《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定点联系城市名单》
和《2002—2003年定点联系城市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
遵照执行。

开展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定点联系城市工作是适应新形势对劳动保障工
作的要求,探索以规划为导向、统计为基础、财务为保障,规划、统计和财务
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推动基层规划财务工作,更好地为劳动保障
中心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定点联系城市劳
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
作。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明确具体人员,
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地区定点联系城市工作。要加强支持,为定点联系城市工作
任务的顺利完成创造必要的条件。各定点联系城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在省、自治
区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职责,抓好落实,保证
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各定点联系城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紧紧围绕“两个确保”、就业与再就业、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职
工队伍和社会稳定等劳动保障重点工作,着力发挥好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的
服务决策、综合协调和保障支撑作用,做实规划、强化统计、理顺财务,形成
以规划为导向、统计为基础、财务为保障的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劳动保障事
业健康发展。各定点联系城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我部确定的工作安排,结合
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年度工作计划,于2002年10月底前报送我部规划财
务司,同时抄报所在省、自治区劳动保障厅。

为确保定点联系城市工作顺利实施,我部规划财务司专门成立了定点联系
城市工作小组,加强对各定点联系城市的政策指导,组织各定点联系城市的有
关人员参加规划、统计和财务等方面工作的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向各定点联系
城市开展劳动保障科研成果和世界银行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附件:1.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定点联系城市名单
2.2002—2003年定点联系城市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安排

二○○二年八月三十日

附件1

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定点联系城市名单

河北:秦皇岛
山西:太原、大同
内蒙古:包头
黑龙江:齐齐哈尔、牡丹江
辽宁:鞍山
吉林:吉林、辽源
江苏:南通
浙江:杭州、温州
安徽:芜湖
福建:福州
江西:南昌、赣州
山东:潍坊、临沂
河南:郑州、平顶山
湖北:黄石、随州
湖南:常德、株洲
广东:深圳、汕头
广西:桂林
海南:海口
四川:成都
贵州:遵义
云南:昆明、曲靖
重庆市
陕西:宝鸡、咸阳
甘肃:兰州、天水
宁夏:银川
青海:西宁
新疆:库尔勒


附件2

2002—2003年定点联系城市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安排

定点联系城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紧紧围绕“两个确保”、就业与再就业、建
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职工
队伍和社会稳定等劳动保障重点工作,着力发挥好劳动保障规划财务工作的服
务决策、综合协调和保障支撑作用,做实规划、强化统计、理顺财务,形成以
规划为导向、统计为基础、财务为保障的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劳动保障事业
健康发展。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工作。2002年9月30日前,各定点联系城市按照部里
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编制好本市2003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按期报送省、
自治区劳动保障厅,并抄报我部备案。

2.开展劳动保障科研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2003年上半年,配合部里开展
“劳动保障监测评估和预测预警体系”课题成果测算试点工作。

3.搞好调查研究工作。2003年第三季度,各定点联系城市要通过专题调研、
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向部里报
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预测预警分析报告。

4.考核评估计划执行情况。2003年第四季度,各定点联系城市在部里和省
里的指导下,完成本市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报告和“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报
告。

5.建立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各定点联系城市2003年第三季度前完成
一次抽样调查,并向省里和部里报送抽样调查报告。

6.建立统计会审制度。各定点联系城市按照部里要求,每季度按期向部里
直报劳动保障主要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并抄报本省、自治区劳动保障厅局。

7.建立财务归口管理制度。未实现财务归口管理的定点联系城市应抓紧工
作,力争于2003年内实现劳动保障财务工作的归口管理。

8.参与本市社会保障基金财务预决算的编制审核工作,会同本级财政部门,
提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修改意见,并将有关意见及时反馈我部。

9.按照部里关于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
求,争取本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做好本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10.做好世界银行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社会保险财务制度和国有资
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工作。

安顺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


《安顺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安顺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


 

《安顺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已于2003年9月5日经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慕德贵
二○○三年十月十三日

安顺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政府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执法水平,严格贪污行政,确保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商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安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指市、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依照行政管理权限,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法律责任逐级分解到负责组织实施的所属工作部门、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并进行监督、考评的责任制度。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各级负有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任务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执法的组织及依法接受委托执法的行政执法机构。

第四条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应与本级人民政府(管委会)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明确执法目标和执法责任,作为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依据。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领导所辖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法制机构、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具体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

第二章 行政执法部门


第六条 行政执法部门(含垂直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组织和机构)对主管实施或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负有学习、宣传、执行的责任,其主要负责我负领导责任。

第七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有计划地搞好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培训工作,使行政执法人员熟悉、掌握本部门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八条 行政执法部门对所属行政执法人员负有教育管理的责任,应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的教育和管理。

第九条 行政执法部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必须全面、准确,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方式疏于执法和滥施处罚。

第十条 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性收费、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不得失职和越权。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办理各项工作的程序、期限和所需的条件。对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且符合法宝条件的申请事项,应当及时办理,不得推诿、拖延和拒绝履行法宝义务;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或不符合法宝条件不能办理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快捷查处各种违法案件,使各种违法行为受到追究。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部门不得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义务;不得对行政执法人员规定罚没指标;不得将罚没收入与执法部门的奖金和经费挂钩;不得截留罚没收入,所有罚没收入必须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时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关行政执法的投诉和申诉,不得拒绝和拖延。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制作规范的法律文书。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时,对已构成犯罪的,应将案件依法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章需由几个行政执法部门共同迥然不同组织实施的,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明确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行政执法工作。

第十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需由一个行政执法部门主管实施,同时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主管实施的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配合部门加强联系,搞好衔接,配合部门要密切协作,积极协同主管实施部门严格执法。

第三章 行政执法人员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具有胜任工作的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分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及其他不适宜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法制培训和专业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领取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主可上岗执法。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格依法办事。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或省人民政府认可的其他有效证件,按规定着装整齐,佩带证章标志。

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严禁有下列行为:
(一)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和故意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法宝义务及其他不良执法的行为;
(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
(三)“吃、拿、卡、要”的行为;
(四)打击报复检举、控告违法行政行为的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
(五)贪污受贿;
(六)隐瞒证据、伪造证据、毁灭证据;
(七)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八)其他违法乱纪和有悖行政执法道德的行为。

第四章 行政执法制度


第二十四条 为了保证行政执法责任的落实,。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健全下列制度: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和培训制度;
(二)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制度;
(三)各项执法制度,包括:查处违法案件制度,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性收费、行政强制措施制度,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统计和备案制度等。

第二十五条 行政执法部门要实行执法岗位责任制,根据行政执法工作实际需要,合理定岗、定员,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办理程序与制度等。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并有权对其违法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和控告,有关国家机关应依法限期查处。

第五章 考评


第二十七条 市、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及行政执法部门每年要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八条 行政执法部门每年要对本部门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要纳入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作为个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市、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每年对基所属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考评。
行政执法部门应在每年12月15日以前写出行政执法的工作总结,所同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条 考评的内容和标准:
(一)行政执法责任书确定的执法目标和执法责任的执行情况;
(二)本规定内容的落实情况。
具体考评内容、标准和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同级人民政府(管委会)对必属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工作与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分别进行。

第六章 奖 惩

第三十二条 对经过考评被市、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确认为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显著成绩的行政执法部门,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经过考评被所在部门确认为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行政执法人员,由所在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对经过考评被确认为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不力,产生不良后果的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负责人,市、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不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行政执法部门,市、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和部门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