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06:02:12   浏览:86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 公安部 国家核安全局


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

1986年11月25日,卫生部、公安部、国家核安全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放射事故的管理工作,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使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公安厅、局、科委负责本规定的实施。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所属的放射卫生防护机构负责放射事故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事故的性质和分级分类
第四条 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它事故。
第五条 事故级别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第六条 事故类别分为五类
一类: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如表1所列;
二类:撒、漏、丢放射性物质事故,如表2—1、2—2、2—3所列;
三类:超过年摄入量限值事故,如表3所列;
四类:超过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事故;
五类:其它事故,上述4类包括不了的事故。
表1 人员一次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分级mSv(rem)
------------------------------------------------------------------------------------------
受照人员及部位| 单位|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 符号| | |
----------------|------|--------------------|----------------------|------------------
放射性工作人员 | | | |
| | | |
全身或局部 | HE |>50(>5) |>100(>10) |>250(>25)
| | | |
眼晶体 | HT |>150(>15) |>300(>30) |>750(>75)
| | | |
其它单个组织| HT |>500(>50) |>1000(>100)| 2500(>250)
或器官 | | | |
| | | |
公众个人 | | | |
全身或局部 | HE |>50(>0.5) |>10(>1) |>25(>2.5)
| | | |
任何单个组织| HT |>50(>5) |>100(>10) |>250(>25)
或器官 | | | |
| | | |
公众集体 | | | |
| | | |
全身或局部 | S |>100(>10) |>200(>20) |>500(>50)
------------------------------------------------------------------------------------------
注:1.单个组织或器官受照时应按该组织或器官的HT标准;
2.公众人数少于20人时应按公众个人标准,事故级别按其中受照剂量最高者定;
3.表1中值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医疗照射和应急照射;
4.有效剂量当量HE=∑WTHT在实际应用时可简化为,由外照射个人剂量计所测数值推算的有效剂量当
T
摄入量
量+5×------------。
年摄入量限值
表2--1 一次撒、漏、丢开放型a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Bq(uCi)
----------------------------------------------------------------------------------------
放射性核素|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毒性组别| | |
------------|------------------------|----------------------|----------------------
| 3 --1 | 4 0 | 6 2
极毒组 |>4×10 (>10 )|>4×10(>10 )|>4×10(>10 )
| 4 0 | 5 | 7 3
高毒组 |>4×10(>10 ) |>4×10(>10) |>4×10(>10 )
| 5 | 6 2 | 8 4
中毒组 |>4×10(>10) |>4×10 (>10 )|>4×10(>10 )
| 6 2 | 7 3 | 9 5
低毒组 |>4×10(>10 ) |>4×10 (>10 )|>4×10(>10 )
--------------------------------------------------------------------------------------
表2--2 一次撒、漏、丢开放型β、r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Bq(uCi)
--------------------------------------------------------------------------------------
放射性核素|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毒性组别 | | |
------------|------------------------|----------------------|----------------------
| 4 0 | 6 2 | 8 4
极毒组 |>4×10 (>10 ) |>4×10 (>10 )|>4×10(>10 )
| 5 | 7 3 | 9 5
高毒组 |>4×10 (>10) |>4×10 (>10 )|>4×10(>10 )
| 6 2 | 8 4 | 10 6
中毒组 |>4×10 (>10 ) |>4×10 (>10 )|>4×10 (>10 )
| 7 3 | 9 5 | 11 7
低毒组 |>4×10(>10 ) |>4×10 (>10 )|>4×10 (>10 )
--------------------------------------------------------------------------------------
表2--3 一次丢失封闭型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Bq(uCi)
----------------------------------------------------------------------------------------
放射性核素|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毒性组别 | | |
------------|------------------------|----------------------|------------------------
| 4 0 | 6 2 | 9 5
极毒组 | >4×10(10 ) | >4×10(>10 )| >4×10(>10 )
| 5 | 7 3 | 10 6
高毒组 |>4×10(>10) | >4×10(>10 )| >4×10 (>10 )
| 6 2 | 8 4 | 11 7
中毒组 |>4×10(>10) | >4×10(>10 )| >4×10 (>10 )
| 7 3 | 9 5 | 12 8
低毒组 |>4×10(>10) | >4×10(>10 )| >4×10 (>10 )
----------------------------------------------------------------------------------------
注:开放型放射性物质若撕、漏、丢在工作场所外时,表中数值要乘上系数0.1。
表3 一次事故照射中超年摄入量限值事故分级(倍数)
--------------------------------------------------------------
人 员 |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
放射性工作人员| >1 | >2 | >5
公众成人 | >0.1 | >0.2 | >0.5
--------------------------------------------------------------
表4 超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事故分级(倍数)
--------------------------------------------------------------
放射性物质 | 一般事故 | 重大事故 | 特大事故
----------------|------------|------------|----------------
a放射性物质 | >10 | >100 | >100
β放射性物质 | >100| >1000 | >10000
--------------------------------------------------------------

第三章 事故处理原则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当事单位要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和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影响,迅速呈报,接受当地放射卫生防护机构的监督及有关部门的指导。
第八条 处理事故时应首先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及时控制事故,防止扩大,避免农作物和其它食物以及水源受到污染。
第九条 要及时认真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品和资料。仔细分析事故原因,判定事故级别,提出处理事故措施时要讲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可能降低事故的损失,保护好国家及公众的财产。
第十条 发生场所、地面、设备污染事故时,要在确定污染的核素、范围、水平后,再采取相应的去污染措施。
第十一条 发生放射性气体、气溶胶和粉末污染空气事故时,要根据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过滤等净化措施。
第十二条 当人员皮肤、伤口被污染时,要迅速予以去除污染和医学处理,对摄入体内者应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措施。当需药物促排时,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第十三条 发生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时,发生事故单位要协助公安、卫生部门迅速查找、侦破,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
第十四条 对事故中受照人员,可通过个人剂量计、模拟实验、生物及物理检测等方法迅速估算其受照剂量。
第十五条 凡事故受照人员剂量、医学处理及有关的资料,应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及放射事故业务管理部门立档存查。
第十六条 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0.05希(5雷姆)者,应给予医学检查;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0.1希(10雷姆)者,应及时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处理;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1.0希(100雷姆)者,应由放射病临床部门负责处理。
第十七条 对处理事故人员的应急照射问题,要按国家《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5.2条的要求执行。

第四章 事故报告制度
第十八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的卫生、公安部门。地区卫生、公安部门要迅速逐级上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公安厅(局)。重大事故、特大事故要立即报告卫生部和公安部。
第十九条 发生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时,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卫生防护部门应立即电告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电告内容按“放射事故报告表”的第一项,并于两周内上报“放射事故报告表”(附录2)。若两周内不能结案的,要先做阶段报告,其内容是:未结案原因、事故处理情况、下一步措施。结案后即时上报“放射事故报告表”。
第二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射卫生防护部门,每年的一月末将上年度“放射事故年度报告表”(附表3)报卫生部,抄公安部、国家核安全局和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第二十一条 一次事故可做多种分类或分级时,应按其中最高一级的事故结案。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在处理事故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二十三条 对事故发生单位及事故责任者,应视事故情节及后果轻重严肃处理。对违反放射性物品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事故,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隐瞒事故的要加重处罚。对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破坏活动或有意损害他人的要依法严惩。
属于技术事故又不危及公共安全的由单位处理。
第二十四条 事故发生单位要负责赔偿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损失及医学检查治疗费用,并支付事故处理费用和参加处理事故现场人员的差旅费、保健费等。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和组织修订。
附1:术语解释
1.放射事故——指由放射性核素、射线直接或间接对工作人员或公众的健康、安全有危害的异常事件。
2.责任事故——指违反有关规定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放射事故。
3.技术事故——指因设备质量或故障造成的放射事故。
4.其它事故——指除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之外的放射事故。
5.射线——指x、a、β、r射线。
6.工作场所——指为了进行放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经常或定期逗留的地方。
附2:放射事故报告表
放射事故报告表由发生事故单位负责填写,由当地放射事故业务管理部门签署意见。
本报告表由八开纸迭成十六开,具体样式如下。
封皮式样:
--------------------------------------------------------
|省别:------------ 编号:------------ |
| |
| 放射事故报告表 |
| |
| 事故发生单位:---------------------- |
| 事 故 类 型:---------------------- |
| 事 故 级 别:---------------------- |
| 年 月 日 |
--------------------------------------------------------
里页式样:
----------------------------------------------------------------------------------
| 一、事故概况: |
| 单位:-------- |
|------------------------------------------------------------------------------|
| 时间 | 地点 | 事故责任者 |
|------------------------|------------------------|--------------------------|
| 类别 | 级别 | 性质 |
|------------------------------------------------------------------------------|
| 二、事故主要原因及简要经过: |
| ---------------------------- |
| 三、事故损失:(包括: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处理费用,人员受照剂量,社会影响 |
| …… 等) |
| 四、受照者主要临床症状: |
| ------------------------ |
-----------------------------------------------------------------------------------
续表
--------------------------------------------------------------------
| 五、主要教训: |
| -------------- |
| 六、改进措施: |
| -------------- |
| 七、结案意见: |
| -------------- |
| 主管(技术)领导签字 (单位盖章) |
|----------------------------------------------------------------|
| 八、事故业务管理部门意见:(包括对责任者处理的结论) |
| -------------------------- |
| 主管(技术)领导签字: (单位盖章) |
--------------------------------------------------------------------
注:表格不够用时,可另外加纸。
附3:一九 年度放射事故报告表
----------------------------------
省别:----------------
------------------------------------------------------------------------------------------------------
| 事故级别及性质 | 放射性核素 | | 射线装置 | 人员受照情况
|--------------------------|-------------------|----|----------|-----------------------------
放射事故| 一般 | 重大 | 特大 | 开放型 | 封闭型 |污染| X | 加 | 受照 | 受照 | 剂量当量
| 事故 | 事故 | 事故 | | | | | | 类型 | 人数 |
|--------|--------|--------|---------|---------|面积| 线 | 速 |--------|--------|-----------
|责|技|其|责|技|其|责|技|其|核素|活度|核素|活度| | | |内|外|内| | | | 最小|最大
类 别| | | | | | | | | | | | | |(m2)| 机 | 器 | | |外|男|女|计| |
|任|术|他|任|术|他|任|术|他|名称|(Bq)|名称|(Bq)| |(mA)|(Mec)|照|照|照| | | |(mSv)|(mS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类: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受超剂量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射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类:撒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丢放射性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类:超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摄入量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类:超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面污染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类: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故 损失|
|---------|
放射事故 | 工 | 经 |
| | |
| 作 | 济 |备注
| | |
类 别 | 日 |(元)|
| | |
---------- |----|----|----
| | |
一类:人员 | | |
受超剂量照 | | |
射事故 | | |
---------- |----|----|----
二类:撒漏 | | |
丢放射性物 | | |
质事故 | | |
---------- |----|----|----
三类:超过 | | |
年摄入量限 | | |
值事故 | | |
---------- |----|----|----
四类:超过 | | |
表面污染标 | | |
准事故 | | |
---------- |----|----|----
五类:其它 | | |
事故 | | |
--------------------------
填表人----签字 主管(技术)领导----签字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单位:----盖章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燃油税正式实施前切实加强和规范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燃油税正式实施前切实加强和规范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 〔2006〕1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公路养路费是公路建设和养护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深化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遏制乱收费,鼓励节约能源,以及建立稳定的公路发展资金渠道,国家在1999年进行了交通与车辆税费改革。1999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国家采用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养护资金,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随后,《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计委等部门〈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34号)明确指出,先行出台车辆购置税,考虑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较高,为稳定国内油品市场,燃油税的出台时间将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动情况,由国务院另行通知。同时要求,在燃油税正式实施前,要继续做好公路养路费等规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确保足额征缴。
  几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油价变动情况,不断修改完善燃油税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改革配套措施,积极为实施燃油税改革创造条件。交通部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国务院的要求,在燃油税实施前,积极做好公路养路费的征收管理工作,财政、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协助,广大车主密切配合,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目前在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车主对征收养路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存有模糊认识,逃缴、漏缴养路费;为争抢费源,部分地区随意降低征收标准,吸引外地车辆改挂本地牌照;征收环境亟待改善,暴力抗费事件时有发生等,造成国家规费大量流失,不利于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顺利进行。目前,国际油价仍在波动,实施燃油税改革的时机还需进一步观察。因此,在燃油税正式实施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继续做好养路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保障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在燃油税正式实施前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做好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
  (一)高度重视做好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近几年来,我国公路事业迅速发展,公路总量和客货运量不断增加,养护任务日益繁重,建设、养护所需资金快速增长。在燃油税出台前,加强和规范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是保障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公路养护质量的迫切需要。同时,建立良好的养路费征收秩序,可以为完善燃油税实施方案,顺利出台燃油税创造有利条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依法做好养路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确保养路费及时、足额、有序征收。要加强养路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加快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降低人员经费支出,提高养路费使用效益。
  (二)养路费征收管理要坚持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交通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积极为养路费征收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公安、财政、税务、工商、物价、农机、宣传等有关部门要支持和协助交通部门做好养路费征收稽查工作。
  (三)增强车主的自觉缴费意识。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征收养路费的意义,使广大车主充分认识养路费的性质、用途和作用,充分了解养路费征收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澄清模糊认识,增强自觉缴费意识。
  二、完善征收管理政策,建立规范有序的征收秩序
  (一)规范养路费征收标准。目前,机动车流动性越来越强,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保持地区间养路费征收水平的基本均衡有利于规范养路费征收秩序。各地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核定办法、程序及权限制订和调整养路费征收标准,即根据运输企业平均营运收入额的12%—15%进行测算,具体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提出,经同级价格、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执行,同时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部备案。各地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严禁随意降低或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对故意降低养路费征收标准吸引外地车辆挂靠,破坏正常征收秩序的,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并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少数已经擅自降低征收标准的地区,要于2007年3月底前予以纠正。
  (二)明确征收对象和减免政策。机动车(含入境的境外机动车)均要按规定缴纳养路费,其所有人是缴费义务人。未按规定缴纳养路费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交通部门所属的养路费征稽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征收养路费。对符合条件的车辆继续实施养路费减征或免征政策。对原享受减征、免征优惠,现因改革改制、实行承包经营等原因已成为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车辆,不得减征或免征养路费。对经交通部核准的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推荐车型以及国家鼓励使用的运输车辆和三轮汽车,可适当减免养路费。各地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养路费减免的具体政策,并按程序和权限报批,交通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检查。
  (三)实行属地征收。养路费由车辆的车籍所在地征稽机构负责征收。外国及港、澳、台地区车辆入境行驶的,其养路费由入关地征稽机构负责征收,其中有双边协议的按双边协议执行。主要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施工作业或运营、留驻(以下简称调驻)并超过三个自然月的车辆,应在调驻地缴纳养路费。调驻地征稽机构要将车辆缴费情况及时通报车籍所在地征稽机构,避免重复缴费。征稽机构不得到本辖区以外的地区征收养路费。
  (四)统一缴费时间。机动车自进行车籍登记之日起按规定缴纳养路费。养路费按月缴纳,也可以预缴。缴费义务人应在每月10日前缴纳当月养路费。对未按期缴纳的,除全额追缴外,还要依法收取滞纳金和罚款,滞纳金按原缴纳标准减半收取,即每逾期一日,加收应缴养路费额的千分之五。
  (五)加强票据管理。养路费缴(免)费凭证是缴费行车凭证,必须随车携带。养路费缴(免)费凭证遗失或损毁的,在登报声明作废后,可向缴费地征稽机构申请办理遗失或损毁证明。对印制和使用假冒养路费票证以及采用套牌等手段逃缴养路费的,交通部门要会同财政、公安等部门进行查处。
  (六)逐步完善养路费征收计量方式。要对养路费征收计量方式有关问题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公平的计量方式及核定原则,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推进养路费征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加大征收管理力度,确保及时足额征收
  (一)开展整治车辆外挂专项行动。针对当前车辆外挂日益严重的状况,交通、公安、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联合开展外挂车辆专项整治活动,纠正车辆外挂行为,确保车辆的车籍地、车主的户籍地和养路费缴纳地“三地”一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为外挂车辆转回提供便利条件。交通部门要牵头开展车辆外挂情况调查工作,督促外挂车辆转回实际车主的户籍地登记。工商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和个体业户的登记监管,取缔无证经营,对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介绍、拉拢、吸纳车辆外挂的组织和个人要依法查处。
  (二)严厉打击各种拖欠、逃缴养路费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履行缴费义务,不得妨碍、阻挠交通部门依法进行的养路费征收稽查工作。对拖欠、漏缴、逃缴的养路费,交通部门要依法追缴,对恶意拖欠,数额较大,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强化源头征稽。征稽机构要建立健全车辆缴费档案,通过媒体公告、信函、电话等方式,提醒或督促车主缴费。对已报废或损毁灭失的机动车,车主要及时申请注销或核销;对因被盗抢、被行政或司法扣押、发生交通事故等原因而停驶的机动车,车主要及时向征稽机构申报,从征稽机构核准的次月起停缴养路费。
  四、改进征收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一)积极采用先进的征稽手段。要加快推广省(区、市)内联网征费和银行代征业务,方便车主就近快速缴费。要尽快开展养路费征收稽查全国联网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加强养路费征收监管、开展跨地区行驶车辆的养路费电子稽查、方便车主查询缴费情况提供支持。征稽人员在实施稽查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尽量采用电子稽查等不停车稽查方式。
  (二)营造良好的征收环境。要提高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争取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养路费征稽机构应公开征收依据、征收标准和业务流程,公开咨询和投诉电话、通信地址及电子邮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增加缴费服务网点,积极采取上门征收、邮寄养路费票证、电子支付等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高征收工作的服务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关于修改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表的通知

海事局


关于修改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表的通知



发布单位:中国海事局 【2006-04-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交通部2004年第7号令)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我局决定对该规则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的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内容见附件1、附件2、附件3。新修订的内容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签发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如与修改后的配员表规定不一致的,船舶所有人应于2006年12月31日之前,持原证书等有关材料到发证机关(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换证手续,发证机关不得收取任何换证费用。请各局将上述要求通知所辖的船舶登记机关和船舶所有人。

              
二OO六年四月十三日